• 劉銘傳—台灣現代化之父

        因中法戰役保台有功成為首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,在六年中使台灣成為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,他是如何做到的?

       「百年以來,中國朝野上下的有心人莫不以『近代化』——自強相尚,『才氣無雙』的劉銘傳雖只是其中之一,但了解最深,持之最堅,赴之最力,成績最著,很少人可與相比。他的表現即在台灣。」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郭廷以對劉銘傳的評價相當地中肯。

        沒讀過多少書,劉銘傳卻是清代少見的具備現代知識與能力的「奇才」。他十五歲就輟學幫父親販賣私鹽。一八五三年,洪秀全攻破南京,正式建號「太平天國」,由於清朝的正規軍綠營已腐化不堪一擊,地方上都各自辦團練以求自保。十八歲、好勇善鬥的劉銘傳,就被安徽合肥大潛山下蟠龍墩的鄉人推舉為保塞長,從此展開殺敵衛民的軍旅生涯。

        清末推行洋務運動的名臣中,如曾國藩、李鴻章等,不是進士、就是翰林。行伍出身的劉銘傳,少了科舉包袱,反而最能吸收現代的新知識,並且身體力行。跟隨李鴻章在上海時,他帶領部隊「銘軍」與洋軍「常勝軍」並肩作戰對抗太平天國軍隊,又跟英法教練學習使用洋槍洋砲,後來他練兵作戰都採西式,所以在法軍犯台時,才能以夷制夷,保住台灣。

        和西洋軍隊實際接觸的經驗,讓劉銘傳很早就體認到「變法維新」的重要,他是第一位建議在大陸自己修造鐵路的人,認為鐵路是一切新政的起點,可惜未被採納。因此後來他來台主政,第一件事就是造鐵路。

        劉銘傳也是清代少數知日的名將,他在台灣努力建設,使台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,目的之一就是要防止日本再度對台有野心。他認為「禦侮首在自強,攘外必先靖內,內不靖則根本易搖,一有外憂,勢且不攻自靡。」

        被清廷從台灣調回大陸後,劉銘傳為了了解日本的國情,還曾聘請了一位日本名士倉信敦在幕中,但不讓這位日人參與軍務。閒暇時和他下棋,詢問有關日本的政風民情,以有所準備。當聽到清廷戶部奏請十年內海軍不要增加新的軍艦——而把經費移去修建頤和園時,劉銘傳痛心地說:「人家(日本)正在謀害我們,我們自己又把藩籬撤去,這樣看來,滅亡的日子不遠了!」

        劉銘傳在台灣六年,使台灣成為當時唯一有系統實施全面改革計劃的省份,說他是「台灣現代化之父」當不為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66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